童年回忆二则

need-modify

时间恍惚三十载,每每回想起童年去老澡堂和理发店的情景,依旧幸福的味道。


老澡堂是儿时的记忆,还记得上小学那会,经常盼着大人带我们一群孩子去澡堂,因为当年的澡堂就是孩子心中的水上乐园,玩水、打水仗总会让人感到莫名的快乐。

依然记得,当时进入澡堂每个人可以占一张简易的硬板床,换洗衣服可以丢进床头的一个洞洞里。那会淋浴喷头比较少,人多时还需要排队,每个人进入浴池房间前会拿一个铝制的盆,用来舀水手动冲淋。大人们买了搓澡服务的会给一个竹制的手牌,搓澡时交给师傅。每次洗澡要先在热水池里泡上几十分钟,有时老爸会让我帮他搓背,每次搓完都累到要瘫倒。经常淋浴完毕会有缺氧的感觉,会立马冲到浴池房间外面凉快一会儿。走出浴池房间的时候,师傅都会递给你一条拧干的热毛巾用来擦拭身体。洗完后大人们都会在简易床上小憩一会,有时大人们会买来汽水和青萝卜,这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。

后来浴室越来越高级,有了冲浪浴,有了桑拿房。再后来家庭条件好了,去澡堂的次数越来越少,到外地求学去澡堂的机会就更少了,以至于都忘记了还有老澡堂。直到后来一次看新闻,印象是北京还是哪里关闭了最后一个老澡堂,偶然又看了乔杉出演的沐浴之王,才又勾起许多童年回忆。

老澡堂的历史变迁,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。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,虽然已物是人非,但内心仍保留着那份记忆的美好。


对儿时的老式理发店还记忆犹新,那种厚重可旋转可放倒的理发椅,经常看见大人们躺在上面享受焐脸和刮胡子的服务,每次刮胡子前师傅总会拿起长长的刮胡刀在一条皮带上打磨几下。理发前,师傅会让你低头坐在一个水池前,将烧好的热水倒入一个高高挂在墙上的水壶里,调节好冷热水,通过一个塑料软管放水出来给你至少洗上两遍头发。然后坐上理发椅后,师傅通常会问你想要理个什么发型,男孩子通常就是寸头或者按照现在的发型稍微理短些就可以。稍微时髦点的会指着墙上的某某明星,照着那个头给我来一个。每次理完发,师傅都会拿出一盒痱子粉在你的脖子扑上一圈,主要是为了防止头发茬粘在脖子上刺挠人。

可能是由于儿时的记忆过于深刻,以至于从离开家出门求学,直到工作后的很多年,我都会在家附近寻找这种老式的理发店,一方面感觉老手艺人更靠谱,另外价格也特别实惠,通常只需要个位数就够了。再后来不记得什么时候,这种老式理发店就找不到了。不得已去了新式的连锁理发店,仅有的几次体验都不太好,推荐办卡和护理产品,价格虚高,各种Tony总监,理个发搞得花里胡哨的效果也不好,让人感到很不自在。后来干脆就不再出去理发了,自己家里买了一套理发工具,各种剪刀、推子、围裙一应俱全,这样自给自足一晃好多年过去了。其实这样也很方便,想理立马就可以理,加之我的要求不高,家人也拿我的头练手,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。

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只是我个人很少去理发店了,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见一个帖子,居然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再去理发店理发了,这的确是个有趣的社会现象。

虽说时代在变迁,我们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,但很多老的手艺活还是值得被我们记住和传承的。